器型特征元青花的器型絕大數是生活類實用器,少部分祭祀類供器跟裝飾器。一部分也是受蒙古族風俗影響,元青花的瓷胎厚重,雄渾大型。比較常見的類型有:罐類、瓶類、壺類、盤類、碗類等,元代瓷器特別注重器型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仿品青花整體感覺呆滯死板、僵硬的感覺,有一些做工差的,器型大的尤為明顯,像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等。
紋飾特點元青花的紋飾繁復不亂,密而不雜。常用的紋飾有:龍、鳳凰、云紋、海濤、卷草、蕉葉、回紋等等,紋飾題材豐富多樣,韻味十足。其中龍紋特點具特色,表現出霸氣、張揚、爪刀、蔑眼等。仿品紋飾差別很大,很難臨摹出元青花的傳神韻味,用現代話來說,有點動漫的感覺,比較拘謹。當然也有不少精仿品的,須我們仔細查看紋飾特點,如花卉枝葉過于松散,青花白地間隔大小,紋飾是否自然,走形等等。
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有三種譯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并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由于是天然礦,礦脈、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國產料是低鐵高錳,發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來源于江西、浙江、云南等地。部分是使用混合料,由于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發色的差異也很大。由于元青花鈷料已繪畫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