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石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田中出產,因為色澤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里,故稱田黃。田黃石的材質溫潤凝膩,被稱為“印石之冠”;中國印章的美學表現在篆刻、印鈕裝飾和印材的品質三方面,名貴的田黃石與印章結緣,不僅豐富了印章的審美價值,同時也使田黃自身的價值倍增。田黃石的色澤,以沉著而純凈的深黃為基本色調,象征著富貴。一塊田黃印石,除了應具有細膩、溫潤的特征外,還要色澤、紋理鮮明、形體較大、印鈕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價值就會更高一籌。收藏田黃石有舊石與新石之分,舊石總體上說品正、形正的較多,而新石往往為了不減少分量,多以自然隨形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黃石有著特的紋路,通常被稱作“蘿卜絲紋”,一些人往往以此作為鑒別田黃石的依據,但是,事實上一些有“蘿卜絲紋”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黃,所以單憑一種紋路是不能確定的。
田黃石系壽山石中特的一種,理論上還是葉蠟石(Al2[Si4O10](OH)2)屬單科晶系。其化學成份理論值:SIO266.7%; H2O 5%;Al2O3 28.3%;Fe2O31.7%左右;CaO 0.3%左右;還可能含微量K、Mn、Ti、Zr……壽山石主色調之變化,與其化學成份中低含Fe2O3MgO等比例變化有關。摩化硫度為2度左右,其比重2.5.耐火度1700度左右。
田石——產于壽山鄉內外洋的溪田中。上有坑頭洞,洞旁有溪,長約數里,即壽山溪。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范圍,作為出產田石的界限。其品種根據產地不同,分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及擱溜田等,其中中坂所產田石尤佳。色分紅、黃、白、黑等。紅者曰“紅田”,黃者稱“田黃”,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謂“黑田”。另有外白內黃的“銀裹金田”、外黃內白的“金裹銀田”、外裹黑色薄皮的“烏鴉皮田”。
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區的壽山鄉,鄉中有一條約1千多米長,寬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黃石的出產地。它是脫離石脈而立成塊,長期埋于沙士之中,是“無根而璞,無脈可尋”的石材。田黃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個地段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區,這兒出產的田黃石透明度高,有通靈感,顏色略顯微黃的白色調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產的田黃石猶似玻璃一樣的光澤明亮。田黃石的上品稱“銀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區。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間部分,所產之石大多標準而規范,而且石質潔凈濕潤,色澤濃重,石中的蘿卜紋理清晰,田黃石中的“田黃凍石”、“金裹銀”、“桔皮紅”、“黃金黃”、“枇杷黃”、“雞油黃”等,大多產于此坂。下坂因處坑頭一帶,缺乏水沖性,故石質透明度較差,多為桐油色、暗赭色,紋理較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