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大腸桿菌引起的禽的一種原發性
發生,
或繼發性疾病,主要危害幼禽,特別是肉雞。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
禽大腸桿菌該病表現為不同的病
大小
型,常見的病型有急性敗血癥、肝周炎、腸炎、關節炎和卵黃性腹膜炎等。從胚胎期直至產蛋期均可能感染。隨著養禽業的迅速發展,本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本病在各地流行且日趨嚴重,目前已上升至細菌病的,給養禽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
禽大腸桿菌傳播途徑有三種:一是垂直傳播,即母源性種蛋帶菌,垂直傳播給下一代雛雞;二是種蛋本來不帶菌,但蛋殼上所沾的糞便等污物帶菌,在種蛋保存期和孵化期侵人蛋的內部;三是接觸引起水平傳播,大腸桿菌從消化道、呼吸道是肛門及皮膚創傷等處都能入侵,飼料、飲水、墊草、空氣等是主要傳播媒介。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
卵黃性腹膜炎俗名蛋子瘟”,要發生于蛋期的成年母雞。其癥狀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雞冠萎縮呈紫色,不愿走168
動;后期腹部膨脹下垂,直立呈企鵝姿勢,逐漸消瘦。后完全不能采食,眼球凹陷,內中毒而死,多數不能復產蛋。病程一般為2-6天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
禽大腸桿菌剖檢變化 病原菌感染部位不同,所表現的病變也不相同,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
禽大腸桿菌,急性敗血型 特征性病變是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心包炎主要表現為心包積液,心包膜混濁、增厚,內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常與心肌粘連;肝周炎表現為肝腫大,呈紫色,有膠凍樣滲出物包圍,肝被膜增厚、混濁,表面有一層半透明狀灰白色的纖維素性膜包圍;腹膜炎主要表現為腹腔內積有多量腹水,纖維素性滲出物凝塊充斥于臟器與腸道之間。
常桿康:頑固性大腸桿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