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蒸燒賣有豬肉干蒸燒賣和牛肉燒賣兩種。其中牛肉燒賣的歷史有七八十年之久。牛肉燒賣的制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絡,用刀剁碎后配以肥豬肉粒、姜汁、酒等拌勻,撻至起膠,擠成一個個丸子上碟。每碟兩粒,放進蒸籠里蒸熟。有配以馬蹄粒、筍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鮮香爽口,肥美不膻。
干蒸燒賣是廣東省漢族傳統名點,廣式飲茶中的干蒸燒賣是茶市必點的人氣點心之一。屬于粵菜系。干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蝦仁、云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在20世紀30年代,干蒸燒賣已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之品。
干蒸燒賣制作的關鍵在于皮薄,要做出這樣的皮質,需要選用糯米粉和面粉的比例恰當,攪拌均勻并適量加水,制成有一定稠度的面糊。面糊蒸熟后,可以蘸了提前調好的醬料,然后包裹在肉餡上,再上屜蒸熟即可。面糊在蒸制的過程中,會逐漸變硬并粘結在肉餡上,形成了薄而有彈性的皮質。
干蒸燒賣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原來,老廣所說的干蒸,是把食物放在竹籠,通過蒸汽炊熟的一種烹調方法。由于廣東人以水為財,認為「干」意頭不好,便用「燒賣」代替「干蒸」,這也是牛肉丸會被叫成牛肉燒賣的原因。(受到這種風俗影響的,還有「豬潤」的叫法,豬潤就是豬肝)我們在茶樓常見的燒賣,一般是豬肉鮮蝦餡。師傅將豬肉、冬菇切粒后,攪成肉滑,再用透光的黃皮包裹。為了形成鮮、香、脆、爽的口感,師傅還會將一只明蝦搭在肉餡上,后點綴魚子。
早茶,漢族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和江蘇揚泰地區。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每逢周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啖早茶”。
在廣州,早茶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老人們的社交場所,是上班族的休閑驛站。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或許來自不同的背景,但在這里,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