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布草洗滌根據WS/T 508-201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相關規定,相比普通布草的洗滌而言,要求更加嚴格,不僅要實現清潔織物外觀整潔、干燥、無異味、異物、破損;按照WS/T 508-201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中對使用隔離式洗滌設備做出了明確要求:即
1、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烘干、熨燙等用品與設備應滿足工作需要。
2、洗滌用水的衛生質量應符合GB5749要求。
3、洗滌和烘干設備應選用經國家檢測合格、有加熱功能的洗滌和烘干設備。
4、宜選擇衛生隔離式洗滌烘干設備。
5、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宜裝備隧道式洗滌機組。
6、洗滌劑、消毒劑及消毒器械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衛生隔離式洗脫機使用條件及要求,建立衛生隔離式洗衣房,是使用衛生隔離式洗脫機的基礎。衛生隔離洗衣房應嚴格劃分為潔凈區和臟污區。在設計要求上,需要將潔凈區、人員凈化、物料凈化和其他輔助用房進行分區布置。同時應考慮生產操作、工藝設備安裝和維修、氣流組織形式、管線布置以及凈化空氣調節系統等各種技術設施的綜合協調結果。
衛生隔離式洗脫機整機鑲嵌在潔凈區和臟污區的分隔墻內,具有前后兩個對稱的裝載門,洗滌物從臟污區一側的門裝入,洗滌完畢后從位于潔凈區一側的門取出。這樣能夠有效防止洗滌織物裝載和出料引起的病菌、灰塵、污染空氣等二次污染。
醫院感染暴發原因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患者自身、醫療器械、醫院環境、醫務人員、污染藥品、污染食物、患者護理設備和用品。
醫用織物可通過與住院患者直接接觸,或通過醫務人員的手間接接觸而在感染傳播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因此,應根據醫用織物的風險分類和微生物污染的種類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醫用織物即醫院內可重復使用的紡織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單、被罩、枕套;工作人員使用的工作服、帽;手術衣、手術鋪單;病床隔簾、窗簾以及環境清潔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醫用織物分揀、收集、洗滌原則
醫用織物包括感染性織物和臟污織物,應進行分類收集,收集時應減少抖動。確認的感染性織物應在患者床邊密閉收集,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收集袋(箱)宜為橘紅色,有“感染性織物”標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院可使用水溶性包裝袋。臟污織物宜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布袋或包裝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塑料包裝袋盛裝,其包裝袋和包裝箱(桶)應有文字或顏色標識,布袋和包裝箱(桶)應“一用一清洗”。周轉庫房或病區暫存場所內使用的存放容器應至少一周清洗一次。
除了手術衣、手術鋪單等屬于高度危險物品需滅菌之外,其他大部分醫用織物均屬于低度危險物品,應采取清潔洗滌或低水平以上的消毒處理。另外,感染性織物要根據微生物污染的特點、種類以及污染的程度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
非感染性織物要先洗滌后消毒,并且要根據織物的使用對象、污染程度選擇清洗和消毒的方法。新生兒、嬰兒的織物應該洗滌,手術室的織物應進行單洗滌。其他的布巾、地巾同樣推薦進行單洗滌。感染性織物不推薦使用手工洗滌方式,應熱洗滌,并采用專機洗滌和消毒的方式。對特殊患者感染的織物,要根據病原體的種類選擇正確的消毒方法。
醫療洗滌消毒供應中心主要承擔醫療機構可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潔凈手術衣、手術蓋單等物品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并開展處理過程的質量控制,出具監測和檢測結果,實現全程可追溯,質量。
醫療洗消中心,主要功能有三部分組成:一、硬器械清洗、消毒生產線,主要功能是承接醫院可重復使用的硬式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業務(金屬、橡膠、塑膠、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硬質材料制造的手術器械、硬式內鏡等)清洗、消毒、干燥、檢查、包裝、滅菌、儲存、發放流水線。二、軟器械清洗、消毒生產線,主要功能是承接醫院可重復使用的軟式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業務(手術衣、手術蓋單等可阻水、阻菌、透氣,可穿戴、可折疊的具有雙向防護功能的符合手術器械分類目錄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醫用紡織品)清洗、消毒、干燥、檢查、折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流水線。三、普通醫用織物清洗、消毒生產線,主要功能是承接醫院普通醫用織物的清洗、消毒業務(院內可重復使用的紡織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單、被罩、枕套;工作人員使用的工作服、帽;病床隔簾、窗簾及環境清潔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在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下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1-3部分》WS310.1/2/3-2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352-2005《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GB 50073-2013《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GB 51039-2014《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 GB/T 19633.1-2015《醫院消毒技術規范》(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