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預制標準化裝配式智能變電站,改變了傳統變電站的電氣系統的布局、土建的設計和對應的施工模式。通過在工廠預制生產、在施工現場安裝,來完成變電站的建設。在“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組合、工業化生產、集約化施工”等一系列過程,使之稱為科技含量高、消耗資源低、環境污染少的“箱式變電站”。
預制艙的標準化。預制艙的尺寸參照了標準集裝箱的尺寸并經過適當的改良,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成套配電設備的使用標準。所以,有人也將其形象地稱之為“集裝箱式變電站”。
預制艙的模塊化。作為一種性能較高的綜合配電設備,預制艙的內部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分為了公共設備預制艙、間隔設備預制艙、交直流電源預制艙、蓄電池預制艙等模塊。這種模塊化的設計,讓其制造更程序化。
隨著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智能電網的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多的新設備和產品涌現出來,其中就包括一次設備預制艙。那么,一次設備預制艙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
一、背景介紹
在電力行業中,智能電網已經成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智能電網是指通過的傳感、測量、通信、信息處理等技術,實現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和化。在這個背景下,一次設備預制艙應運而生。
二、問題闡述
一次設備預制艙是一種集合了智能化、自動化等功能的預制艙,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中。它是一種全新的設備,具有占地面積小、節能環保、易于維護等特點。那么,它具體包括了哪些方面的設備呢?又具有哪些優勢呢?
三、解決方案
1. 一次設備預制艙的構成
一次設備預制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設備:
(1)高壓開關柜:主要負責高壓電源的接入和分配。
(2)低壓開關柜:主要負責低壓電源的接入和分配。
(3)配電變壓器:是一種將高壓電源轉化為低壓電源的設備。
(4)電能計量柜:主要用于計量電能消耗,對電力系統的運行和維護起到重要作用。
(5)補償裝置:主要用于補償無功功率,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是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之一。
以上幾類設備在預制艙內通過智能化、自動化等技術進行集成,形成了一個、可靠的電力系統。
2. 一次設備預制艙的優勢
(1)集成度高:一次設備預制艙內的各類設備高度集成,使得整個電力系統更加緊湊、。
(2)智能化程度高:采用的傳感器、測量、通信、信息處理等技術,實現了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和化。
(3)可靠性高:由于采用了集成化設計,各類設備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減少了故障率。同時,由于預制艙內的設備均為產品,因此也進一步提高了整個電力系統的可靠性。
(4)節能環保:采用節能的變壓器等設備,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時,預制艙的外殼采用了環保材料,對環境的影響也進一步減小了。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一次設備預制艙是一種集合了智能化、自動化等功能的預制艙,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中。它具有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高、節能環保等特點,是未來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來,隨著智能電網的推廣和應用,一次設備預制艙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預制艙主要特點:
全預制艙裝配式變電站改變了變電站傳統的電氣系統布局、土建設計和施工模式,通過工廠生產預制、現場安裝兩大階段來建設變電站。其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組合、工業化生產、集約化施工,使變電站建設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精細化建設的道路。
1.在土建方面:改善了傳統月電氣系統布局,貫徹建筑節能、節材、節水、節地方針,力求使建筑結構輕型化,利用現場拼接工藝,變施工串連流程來縮短施工周期。
2.電氣方面:需制定變電站通用設計、部件加工詳圖、工廠的生產工藝、現場拼接工藝、建筑取費定額、裝配式建造管控六大標準體系。
3.全預制裝配式變電站建造模式,需要現代預制件、鋼構件的工廠做支撐,改變傳統模式的重新定義。滄州
預制艙是我國電力設施發展的新科技,金屬焊接結構(集裝箱預制艙箱變)的預制艙體成了電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預制艙應良好的防火性能,艙體壁板需內部或者外部著火時的性能水平為耐火3小時以上,3小時內艙體外殼具有完整性及防火性。
預制艙排煙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電氣配電裝置預制艙應設置機械排煙裝置;且當火災發生時,送、排風系統、空調系統應能自動停止運行。
預制艙消防供電及應急照明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50229《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
預制艙檢修走廊內設置通道照明燈,足夠的照度,方便箱體內部的檢修和試驗。
預制艙檢修走廊兩端分別設置事故照明,并在全站停電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啟動,檢修走廊內的事故照明。
預制艙抗震要求
艙體采用艙柜一體化技術、預制艙艙體骨架為焊裝一體式結構,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滿足抗震能力要求,
預制艙緊急逃生措施
1)預制艙通道門板上需設置“推杠式”緊急逃生門鎖,滿足人員緊急逃生要求。
2)門鎖需滿足防火要求,高可靠,命。
3)緊急逃生通道設置醒目的安全出口指示,相關通道指示設備均需考慮應急電源,以其可靠指示。
14運維與檢修
1)對于立體建站模式,二層艙體需設置防護圍欄,方便運維以及安全。登艙梯頂部踏板與護欄的底座齊平,腳踏為格柵式,坡度≯55°,腳踏寬度≮250mm,腳踏間高度差≯300mm,登艙梯兩側設置扶欄等防護措施。
預制艙艙體接地
預制艙的艙體底架上應設接地導體,該接地導體上應設有與接地網相連接的固定接地端子,與預制艙內各設備接地和保護接地相連,并應有明顯的接地標志。接地端子為直徑不小于12mm的銅質螺栓。預制艙的金屬骨架,高配電裝置、低配電裝置和變壓器室的金屬支架均應有符合技術條件的接地端子,并與接地導體可靠地連接在一起。預制艙每臺艙體的底架外部應至少設有4個明顯的接地點,該接地點應采用銅板與可靠底架焊接,并配有直徑不小于12mm的銅質螺栓,以便現場進行艙體與基礎接地網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