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佛山問題少年教育學校,問題少年教育學校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叛逆期孩子的機遇。雖然叛逆行為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但這也是孩子成長和改變的機會。家長和社會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閑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閑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愿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后、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中國學生喜歡做的3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 時下火爆全國的《榮耀》坐擁2億用戶,其中大學生用戶就占了25%,14歲以下的中小學生占據3.5%。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參與其中,相比于游戲帶來的娛樂體驗,耗時費力的體能鍛煉的魅力不值一提。 在征兵體檢中,醫生印象深的一幕,就是小伙子們在體檢間隙,一有空就會掏出手機。 部分應征青年更是爭分奪秒,在等待的幾分鐘時間里玩游戲,直到被叫到名字才戀戀不舍地站起來接受檢查。
教育分為言教、身教、境教,各有不同的作用。能夠幫助人改變的是境教——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是身教,再次為言教。若從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基礎沒有打好,長大后欲以言教來說服對方,效果甚微。父母要努力改變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僅把孩子視為需要改造的對象。
教育家加里寧所言:“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會在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 教師是授業、解惑者,是學習示范者、研究者、管理者,是學生的朋友,也是終身學習者!
父母們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訓孩子,這種做法直接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孩子不良的行為時,不要采取當眾訓斥的辦法,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建立在不傷害自尊心的基礎上,否則不但幫不了孩子,反而使孩子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讀書用功,不是因為要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希望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才是讀書帶來的快樂。
全國問題少年教育學校熱銷信息